题目 | 选项及答案 |
导地线液压测量用精度不低于( ) 的游标卡尺测量压后尺寸,其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推荐值尺寸。 | A、0.05mm B、0.02mm C、0.01mm D、0.1mm。 |
跨越架在跨越500kV电力线路时,被跨越电力线路无地线时,跨越架与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为(____)。 | A、2.5m B、4.0m C、5.0m D、5.5m |
各类管与耐张线夹间的距离≥(____);接续管或补修管与悬垂线夹间的距离≥(____);接续管或补修管与间隔棒间的距离≥(____)。 | A、15m,5m,0.5m B、25m,10m,1m C、15m,10m,1m D、20m,5m,0.5m |
子导线弧垂偏差值:无间隔棒垂直双分裂( );有间隔棒:220kV( )、330kV及以上( )。 | A、+100,0;≤100mm;≤50mm B、+100,0;≤80mm;≤50mm C、+100,-50;≤80mm;≤50mm |
制作软引流线的导线( )使用经张力机过轮后的导线,安装引流线并沟线夹和间隔棒应( )。 | A、不可以,从中间向两端安装 B、不可以,从两端向中间安装 C、可以,从中间向两端安装 D、可以,从两端向中间安装 |
防振锤安装距离要符合设计要求。其安装距离允许偏差≤( )。 | A、±20mm B、±25mm C、±30mm D、±50mm |
间隔棒安装时应测量次档距,杆塔两侧第一个问隔棒的安装距离允许偏 差应为端次档距的( ),其余应为次档距的( )。相间间隔棒最大偏移不允许超过( )。 | A、±1.5%,±3%,200mm B、±2%,±3%,200mm C、±1.5%,±2%,200mm D、±1.5%,±3%,100mm |
( )情况定为导线严重损伤。 | A、强度损失超过设计计算拉断力的8 % B、截面积损伤超过导电部分截面积的10% C、损伤的范围超过一个补修管允许补修的范围 D、导线有金钩、破股和灯笼现象 |
间隔棒安装位置遇有接续管或补修金具时,应在安装距离允许误差范围内边行调整,使其与接续管或补修金具间保持( )以上距离。其余各相间隔棒与调整后的间隔棒位置保持一致。相间间隔棒安装位置遇有接续管或补修金具时,应在安装距离允许误差范围内进行调整,使其与接续管或补修金具间保持 ( )以上距离。 | A、0.5m,0.6m B、0.6m,0.5m C、0.6m,0.8m D、0.8m,0.6m |
各种压接管施压后压接操作人员应认真检查压接尺寸并记录,自检合格并经( )验证后,双方在铝管的( )指定部位打上( )。 | A、监理人员,不压区,钢印 B、质检员,压接区,钢印 C、监理人员,压接区,标记 D、质检员,不压区,标记 |
绝缘型地线耐张金具安装时,绝缘架空地线放电间隙的安装距离允许偏差≤( )。放电间隙安装方向( )。 | A、±2mm,朝上 B、±2mm,朝下 C、±5mm,朝里 D、±5mm,朝外 |
缠绕铝包带时,铝包带顺外层线股绞制方向缠绕,缠绕紧密,露出夹板≤( ),端头应回压在夹板内。设计有要求时按设计要求执行。 | A、30mm B、25mm C、20mm D、10mm |
弧垂宜优先选用( )观测,并用经纬仪观测校核。观测弧垂时,应考虑放线方法的不同对导线初伸长的影响。 | A、异长法 B、角度法 C、平视法 D、等长法 |
220kV及以上线路紧线弧垂在挂线后允许偏差≤( )。 | A、±2.5% B、±2% C、5%、﹣2.5% D、±5% |
导线、地线(含OPGW)附件安装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主控项是( )。 | A、跳线及带电导体对杆塔电气间隙 B、跳线连接板及并沟线夹连接 C、悬垂绝缘子串倾斜 D、OPGW接线盒及引线安装 |